“点子”者,乃主意、办法、措施之谓也。办报离不开“点子”,“点子”多,写的稿子就好看叫座,推出的专栏就不同凡响,办出的报纸就读者日增。反之,则不然。 笔者在人民日报工作了近40年,感触最深的是在人民日报领导、编辑和记者中有不少“点子王”。这些人视野广阔、思路敏捷、反应迅速、点子多多。正是这些人出的“金点子”,使报纸不时出彩、引人入胜。 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人和事,介绍几位——
谭文瑞工作照(刘国昌提供)
在《言论专访》版上,言论专栏就有好几个,如《望海楼随笔》《自由谈》《读史札记》《思想杂谈》等。谭文瑞说,《望海楼随笔》专栏,取“望海思亲”之意,旨在促进祖国统一。该专栏刊头的字用篆体,文排楷体,围以花边,在版面上格外醒目突出。从文体上说,兼取杂文和散文之特点,既有叙述、也有议论和抒情。专栏推出以来,好评不断。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袁先禄的“众生相”
袁先禄在报社有“鬼才”之称,不仅写稿出手快,且脑子灵、点子多。他在主持海外版工作时,曾出了不少好主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年底有次讨论专栏设计时,他说,国内版有个“凡人新事”专栏,我们海外版也应开个写普通百姓的专栏。叫什么名字呢?
1979年1月,袁先禄(左)、蒋元椿在美国白宫南草坪采访邓小平访美仪式(刘国昌提供)
就他的话题,大家讨论说,咱们叫“凡人凡事”吧,也有的说叫“百姓生活”。但袁先禄听了都不大满意,最后他说:“我看干脆就叫‘众生相’,写芸芸众生的故事嘛!”大家一听都叫好。《众生相》推出后,以其独特的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海内外读者,成为当时一个颇有名气的栏目。
《众生相》栏目深受读者喜爱
钱湜辛的“今日谈”
1980年初评论部创办了《今日谈》专栏,最初的专栏名称是谁起的呢?是时任评论部副主任的钱湜辛。他说,“今日谈”,谈今日事,有新闻性,也有时效性。大家觉得不错,就这么定了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钱湜辛在修改文稿(刘国昌提供)
钱湜辛,人民日报的资深评论员,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但心中燃烧着“一团火”。他不仅和时任评论部主任范荣康一起创办了《今日谈》专栏,每天编发稿件,还写了无数篇社论、评论。他在写评论时思路广阔、出手敏捷,还经常给部里的年轻人出主意、改稿子。
《今日谈》栏目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安子贞的系列报道
1991年的时候,海外版推出了《中山实业计划与中国建设》《欧亚大陆桥纪行》两个大型系列报道。这两个系列报道虽与外单位合作,但得到了当时主持海外版工作的副总编辑安子贞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他为了把报道搞出特色,就报道题目、采访路线等出了不少好点子,还亲自到当时的铁道部与有关领导协调。这两个系列报道既有海外口味,又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特色突出,50多篇报道陆续见报后好评如潮。
安子贞近照(刘福明提供)
安子贞是资深报人,经验丰富,没有官架子。他经常到编辑、记者中来,坐在一起商量如何写稿。经他一些话的点拨,年轻记者的脑子豁然开朗,写出的稿子颇具特色。
以上所写都是笔者的管见,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大家补正。
金台唱晚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