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的系列活动之一,“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2022年12月27、28日于线上成功举办。论坛聚焦中国画创作,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图像特征、语言新态、精神内蕴,以及它的机遇挑战、未来趋势、价值担当等。
中国画创作是艺术家基于现实体验形成艺术构思,运用中国画工具材料技法语言创作出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精神生产,它必然关联创作者的生存环境及时代氛围,因而中国画创作问题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问题,对于它的思考与讨论既要立足中国画本体,又要敞开视野,从新时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多重视角进行整体观照。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召唤中国画家与时代同行,走进生活深处,将时代精神、人民情感灌注到中国画的画面形象之中,用笔墨图像记录时代发展,彰显时代精神;题材的拓展及功能的提升,促使中国画建构新图式,创造新语言;海量的视觉资源、智能的图像技术、现代的展陈方式及视觉方式等塑造中国画的新形态;借助网络、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技术力量创新内容生产,提升艺术表现力;自城市文明兴起后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的断裂,如今随着全球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的到来而愈益严重,产生于古老农业文明的中国画在现实语境中的生命再现;将本土传统资源进行当代转化的中国式现代性的实践探索,在全球艺术景观中凸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凡此种种,让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在自我、社会、自然、历史、文化、传统、本土、世界等维度上面临诸多问题甚至难题。这需要从中国画创作领域来寻求破解方案,因为创作的生产力及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画的现状及未来。对于创作的关注便不止于语言技艺层面,而是直面中国画的创作现状,探究它的生产机制,发现它的生长可能,面对它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它的历史趋势与责任使命。为此,本次论坛通过“时代方位与价值担当”“文脉传承”“多维建构”及“跨界互融”四个主题,呈现来自中国画创作前沿的精粹思考。
历时两天的论坛精彩纷呈,有共识,也有歧义。尽管参加研讨的艺术家身份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因而观点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把我们聚合在一起:我们是中国画当代形态建设的同盟军,并且站在同一个时代基盘上;历经千余年的中国画的永恒生命力是我们的共同信念,在新时代焕发她的生命光彩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发表在本期〖观察家〗[热点述评]栏目的14篇论文是参加本次论坛的艺术家根据当时的发言整理而成,每一篇都体现出个人的深入观察与独特发现,因而是对于新时代中国画创作问题的个性理解与特定认识。参加论坛的65位中国画家的个性理解与特定认识汇集到一起,就形成了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的面面观,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最终呈现的。
卷首语
关于新时代中国画创作
也谈中国画的“时代新象” 冯远
回望与期待——我看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 吴为山
繁荣中国画 服务新时代 马锋辉
中国画的时代方位与价值担当 卢禹舜
返古开今 含弘光大——关于中国画创新的几点思考 高世名
“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再谈中国画的生命力 吴洪亮
创作需要研究 周京新
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谈 朱尽晖
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 林蓝
“当代水墨”的形态特征 张江舟
中国画的多维建构 岳黔山
以传统之理法开自我之生面——重构文脉赓续中的当代山水精神 张捷
工笔画艺术语言的虚拟性与现代多维建构 陈湘波
既要笔墨 又要形式 更要意境——以笔墨为手段构建当代中国画视觉形式语言与文化审美意境 乔宜男
“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成功举办 张剑
时代新象 笔墨华章——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开展之际 牛克诚
大展宏“兔” 一派生机——癸卯新春展览中的年味 吴彧弓
中国设计学主体性话语体系建构——首届中国设计学三十人论坛学术综述 石晨旭 祝帅
“《金石书画》第六期: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特展”展览手记 尤然
“唯我与君同性情——何香凝、柳亚子的革命友谊与艺术交往”展览侧记 骆思颖
清末女学思潮与女子美术教育 王宣懿
郑天锡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范丽雅
金石为开 其人如玉——谈学人方介堪 徐翎
山水画论视域下的园林空间造景 巫思超
康德建筑美学思想探微 杨冬江 汤畅
汉唐时期典型纪念性雕塑比较研究 董斗斗
昭陵书法刻石装饰艺术特征探析 范功 刘舒扬
论南宋时期淡彩人物画设色特征 李戈晔
元代字书刊行及其对篆书风格的影响 李雨桐
宋代山水画风格的变迁——基于李唐《万壑松风图》、马远《山径春行图》的考察 吴佩 朱思垣
从“中国画”到“水墨画”的概念之辨 朱瑾 王红伟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写意人物画探析 李振
《朱瞻基宫中行乐图》中的传统竞技活动及其礼乐特征 应佳
丝路汇融: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对中国瓷器的收藏与仿制 陈婉婷
流行风物:从18世纪潘趣酒碗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邹满升 黄玉冰
历史经验追索与当下价值考量——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绘画教学研究 尚爽
中国实验艺术的先行者——陈文骥、邬建安谈吕胜中的艺术人生 刘晓峰
骑走、穿越、远方与河:王璜生现代水墨探索 房桦
艺事杂谈 王璜生
隐喻的剧场——柳青谈具象写实雕塑创作 吕相勃 郅敏
美术教材中吴为山写意雕塑的育人价值及鉴赏路径 尹少淳 康丽
力美融合 文质统一——田世信“母与子”系列雕塑评析 刘斌慧
叩问现实与记忆——李勇中国画创作中的乡土情怀 张丽娜
根植传统 画述当代——白珂工笔画赏评 张立中
语义转换与再语境化——方少华的“变体画” 康希
穿越历史的边界——赵龙“陕西”系列水彩创作释析 张宇曦
水韵华彩 民族之路——蒋振立水彩画赏析 卢华华
水色缤纷——评王洪义的水彩写生 王腾飞
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境观 陈瀛
介入当下——我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认识 马杰
以写生山水领悟笔墨之妙 陈永亮
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武建亭
视觉隐喻作为艺术创作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黄小捷
当代写意油画风景中的诗意观念——兼谈我的油画创作 张洪雷
个体观照与细节表达:在艺术创作中寻找生活本真 林锋
中原传统艺术对雕塑表现形式的影响——我的雕塑创作谈 王洪坤
触摸生命——生态视阈下的陶瓷雕塑创作随想 周胤君
一个被标记的“他时空”——谈我的绘画创作 胡永奇
意与境——探索水彩写生中的情感表达 孙毅明
寻找梦里的家园——我的水粉画创作感悟 耿金龙
再造传统——关中西部传统民居的设计实践 降波
张天逸作品
寇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