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篆体字杂谈 >

篆刻家吴隐的个人简介

时间:2025-03-14 11:11:28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一、生平与早年经历

  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别署遁庵,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著名篆刻家、文化企业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他出身于山阴州山吴氏名门世家,祖上曾出过多位进士及武举人,如明代兵部尚书吴兑、锦衣卫提督吴孟明等,但至吴隐一代家道中落,生活贫困。幼年时,他被迫辍学,十余岁便赴杭州碑版铺习镌刻技艺,以谋生计。

  在杭州期间,吴隐结识了同为西泠印社创始人的叶铭(叶为铭),二人常出入清代画家戴熙之子戴用柏门下,学习古文、书法及金石篆刻。吴隐虽出身工匠,但凭借天赋与勤勉,逐渐融入文人圈层。他早年自题诗“敢将岁月等闲过,断碣残碑一室罗。金石能为臣刻画,随他刀笔汉萧何”,可见其以金石为志业的决心。

  二、艺术成就与篆刻风格

  吴隐的篆刻艺术以“浑朴苍粹”著称,其风格融合汉印的古朴与浙派的工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早年他师法浙派,后得吴昌硕亲授“钝刀中锋之法”,印风更趋浑厚苍劲,兼具金石气与文人意趣。其作品注重刀法的含蓄与线条的力度,代表作如《遁庵印存》《周秦古玺》等,被视为清末民初篆刻的典范。

  除篆刻外,吴隐亦精于书法,尤擅篆、隶二体,书风遒劲古雅。其山水画作则秀润清新,虽非主业,却显露出文人画的修养。他一生致力于金石考据与印学研究,收藏古玺印八百余钮,并以此为基础辑拓了大量印谱,如《遁庵集古印存》《籑籀簃古玺选》等,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金石文献。

  三、西泠印社的创立与贡献

  1904年,吴隐与丁仁、王福庵、叶铭四人于杭州孤山发起创立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成为“天下第一名社”的奠基者。在印社初创阶段,吴隐不仅是核心发起人,更在资金筹措与社务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 经济支持:他四次捐款共计490银元,居四位创始人首位,并捐赠印谱31部及书画器物,为早期社址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2. 建筑营建:他独资或策划建造了遁庵、潜泉、岁青岩、还朴精庐等标志性建筑,奠定了西泠印社的园林格局。例如,1915年购地掘泉得“潜泉”,成为印社重要景观。

  3. 制度建设:他推动印社合法化,参与起草呈文向地方政府备案,并引入现代版权意识,在出版物中标注“西泠印社”标识以维护社团知识产权。

  吴隐还力荐吴昌硕担任首任社长,并促成其与印社的深度合作,如以“潜泉印泥”钤拓《缶庐印存》,进一步提升了西泠印社的学术影响力。

  四、潜泉印泥与文化实业

  吴隐不仅是艺术家,更是卓有远见的文化实业家。他早年自制印泥,经吴昌硕鼓励后,于上海创办“上海西泠印社”,专营书画篆刻用品。其研制的“潜泉印泥”以深玫瑰红为特色,具有“暑不化、寒不冻”的稳定性,成为文人雅士竞相追捧的文房珍品。吴昌硕曾亲题招牌,并称其为“美丽朱砂印泥”,奠定了该品牌的市场地位。

  此外,他创立了中国首个专业印学出版社,出版印谱、印论著作百余种,如《遁庵印学丛书》25种、《印汇》152册等,涵盖古玺、汉印、明清流派等门类。这些出版物不仅推动篆刻艺术的传播,更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系统资料。

  五、社会交往与文化影响

  吴隐善于以艺会友,其社交圈涵盖政商文各界名流。早年通过实业家严信厚结识俞樾、翁同龢等士林领袖;与吴昌硕的密切合作更成为艺坛佳话。他还积极参与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等社团,推动金石文化的跨地域交流。

  在家族传承方面,次子吴珑(字振平)继承父业,侄孙吴朴堂、吴善庆亦加入西泠印社,延续了其艺术与事业的香火。

  六、历史评价与遗产

  吴隐于1922年辞世,享年56岁。他的一生跨越工匠、艺术家、企业家三重身份,其贡献不仅在于个人艺术成就,更在于以实业支撑学术、以出版传播文化的开创性实践。西泠印社的百年辉煌,离不开他奠定的物质与制度基础。学者评其“领衔社务、热心公益,功绩为同时代印人难以企及”。

  今日,西泠印社内仍存其碑刻作品,如仰贤亭丁敬像石刻及石圆桌铭文,潜泉、遁庵等建筑亦成为西湖文化地标。其“潜泉印泥”与印学著作仍被广泛使用,印证了他在中国印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总之,吴隐以工匠之身跻身文人殿堂,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与深厚的艺术造诣,成为近代金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既是西泠印社的“财神爷”与实干家,亦是篆刻艺术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推手,其生平堪称一部清末民初文化精英的奋斗史诗。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