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篆体字杂谈 >

篆刻书法家甠之谦

时间:2024-12-29 20:30:54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篆刻书法家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他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

  

二、艺术成就

  赵之谦是清末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他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清末艺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绘画: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笔下的花卉最具特色也最具辨识度,凭借着自己对植物的独特认知与灵感,架构起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山。他的绘画题材新颖,如葵树、绣球、铁树等新奇花卉和海产品,以及白菜、萝卜等日常蔬菜,都成为了他的创作对象,开此类画风之先河。

  书法:赵之谦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他的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

  篆刻: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早年篆刻专攻浙派,后改从皖派,又取两派之长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提出“印外求印”的创作理念,广泛吸收钟鼎、秦权、诏版、钱币、汉镜、封泥、瓦当等古代金石文字的营养,并将其融入到篆刻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内涵。他的篆刻作品章法多变,意境清新,并创阳文边款,为晚清篆刻艺术开辟了新的局面。

  

三、人生经历

  赵之谦一生经历四朝,生于道光,历经咸丰、同治,卒于光绪。他20岁中秀才,31岁乡试中举,但会试屡试不中。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后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他的一生坎坷多难,家庭不幸,朋友离散,但他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四、代表作品

  赵之谦的代表作品众多,包括《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二金蝶堂印存》等。他的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多,后人编辑出版画册、画集多种。他的篆刻作品更是被誉为“印林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赵之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对清末艺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