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篆体字知识 >

浅述中国古代印章常识

时间:2023-09-11 23:37:20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中国古代印章常识知识包罗万象,为您选取了印章的名称、印章的发展、印章的鉴别三部分,通过这篇简短的文章,使您对古代印章有着基本的了解。

一、中国古代印章常识-印章名称

中国古代印章有多种名称,如玺、印、章、宝、记等。

玺,是秦代天子所用印章的称呼,而官员和百姓不能使用。

印,是官员和百姓使用的印章的称呼,如信印、印信、印记等。

章,是西汉之后,公印中出现的名称,如将军之印称之为“章”,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规定得如此严格,一般的官员和私人甚至都有“章”。

宝,是唐代印章的代名词。由于武则天对玺字有着迷信的思想,因此特意将“玺”改成“宝”。这样的称呼直到清代亲王的印章也继续沿用,可见它的影响力。“谥宝”是其延伸。

记,是非正式的一种称谓。隋唐时期之后,记多用于公印,而私印较少,如戳记、钤记、图记、私记等。

二、中国古代印章常识-印章发展

我国古代印章的起源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年代。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印章始见于黄帝时期,但是遗憾的是考古发掘中并没有发现对应的实物。

目前比较认可的是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因为在殷墟商代遗址中发现了古老的陶印,这就是最古老的玺印鼻祖。

春秋战国时期,印章的使用较商周时期增多,此时不仅有公印,还有私印。材质主要以青铜为主,印面根据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

秦汉时期,对印章的规定更加细化,如天子的印章称之为“玺”;诸侯王的印章称之为“金印”;其他官员的印章根据官职的不同分别称之为黄铜鎏金印、银印、铜印;将军之印称之为“章。此外,印纽的样式也各有不同,而且多阴文凿印,少铸印。

两汉时期的印章大多称之为“章”,而私印在此时极为发达。私印的质地不仅有青铜,还有各种珍贵的材质,如水晶、玛瑙、玉石等。此时有阳文凿印和阴阳文铸印,兼有一些金属印。印纽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和活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印章的低迷期。字体大多比较草率,而且印面中出现的“六面印”是东晋时期私印比较典型的特点。

隋唐印章多采用阳文,而且砖印、鉴藏印比比皆是。

宋元时期的印章大多沿用隋唐传统,尤其是元代公印的印面文字有汉字和八思巴文篆体两种,但是背面多刻有汉文款识。私印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是古代印章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公印的制度一般都非常繁琐,如篆体文字有多种。

明代的公印大多都是青铜质,也偶见一些其他材质。印文一般是阳文,使用“九叠篆”。此时的印章多称之为“宝”、“印”、“记”、“关防”、“合同”等。

清代的公印多为青铜和黄铜材质,也偶见一些其他材质。印文是满汉并用,有楷书体和篆书体两种,而且官职不同使用的篆书体也不相同。

除了公印和私印之外,还有一种艺术印章,它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

早在宋元时期,石质印章已经悄然流行,书斋印、鉴赏印、闲章等一应俱全。明清时期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制印名家,这些篆刻家们甚至还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三、中国古代印章常识-印章鉴别

1.材质

古代印章的材质使用非常广泛,如常见的有绿松石、青铜、黄铜、红铜、金银、玉石、玛瑙、水晶、琥珀、煤精、象牙、犀角、兽骨、陶、瓷、砖、木、铅笔、铁等。

先秦时期,印章材质几乎比较自由,但是从汉代开始,对印章材质有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帝王印用白玉制成;皇后和诸侯王印用黄金制成;太子、将军、大夫的印用铜鎏金制成,然后以此类推,但是对私印的材质却没有过多限制。

古代的公印大多以青铜为主,而红铜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黄铜印在清代才开始出现。

古代的私印大多为各种名贵的石料,如田黄石、青田冻石、昌化鸡血石等。这些石料的鉴定要依据相关知识点即可判定章石的真伪。

2.纽式

古代公印的纽式一般都有相应的制度,如汉代公印的纽式是皇帝和皇后用虎纽;诸侯王用橐驼纽;太子、丞相、太尉、将军等用龟纽。

北宋时期帝王的印章纽为盘龙纽,而其他官员则以龟纽最为常见。

明清时期的帝王印章纽为龙纽,而将军多用虎纽。

3.印文

古代印文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秦汉时期的印文多流行阴文“摹印篆”、“缪篆”、“鸟虫书”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印中开始出现了“悬针篆”。

隋唐五代时期,多采用阳文“蟠条篆”。

宋元时期,多采用“九叠篆”。

明清时期,一般根据不同的官职采用不同的字体。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