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时代,秦朝小篆是最晚出现的一种书体,像形性最低,秦朝以后,历代通行的篆书是小篆。
篆书笔画单纯,有弧度,有俯仰,有向背,婉转流动,形态圆匀。写篆书,从起笔到收笔,笔锋常在笔画中间,即“中锋”笔法。
秦朝小篆与秦国大篆、西周篆文一脉相承。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以这三篇字书的小篆为标准字样推行全国。
汉承秦制,西汉时,刻石铭文多用篆书。笔画有转有折,略显随意。东汉时期的篆书碑铭,各有不同,有篆隶杂糅的变态,以《张迁碑》碑额为典型。
三国时期的碑刻文字亦有篆书,《三字石经》中的小篆书,笔画细劲,结体整饬,字型修长,与秦篆略有不同。北朝的书风保守,笔画有方有圆。碑额与墓志盖上的篆书,多是美术化的篆书,类似古代鸟虫书。
唐朝书风极盛,篆书复兴。一些以楷书著称的大书家都能写一笔中规中矩的篆书。欧阳询篆书《九成宫醴泉铭》碑额,柳公权篆书碑额现在还能看到。唐朝著名篆书家当数李阳冰和瞿令问。李阳冰篆书《华台新驿记》笔画带圆见方,很劲健。
宋朝人士喜好收藏古代金石拓本,摩勒古文字。黄庭坚曾用篆书为人题字;崇古的米芾自称“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宋朝书家只是偶尔作篆书,大多限于门榜题额之类,存世的篆迹较少。元明两朝,篆书依旧用于碑额、墓志铭,以显示庄重古雅。赵孟頫所题《三门记》碑额篆书,结字稳重雅致,笔画匀净,可谓“婉而通”,但少古朴之气。
清朝篆书书法复兴。洪亮吉,孙星衍是当时善用古篆的佼佼者,虽用笔,构形各有不同,却都是笔画匀净,结字平稳。平民书家邓石如善作篆书,铺毫行笔,稳稳导笔,疾徐微变,节奏有致。清朝书家崇古的劲头十足,他们追溯流穷源,不但追踪秦汉小篆,还上溯先秦时代的大篆。八大山人所临《石鼓文》用笔畅,写意足,多露锋,笔画不如他的行草那样浑厚。
清朝一代,自书者而书家,锐意篆书,风气之盛,成就之高,超过宋元明三朝。足可比肩唐人,追攀汉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