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书法
一、知识点:
1.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或祭祀活动内容的文字。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与河南安阳小屯村,又称为“殷墟文字”
2.金文:先秦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边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3.盟书:又称“载书” 古代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多为玉石薄片制成,
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神鬼。
4.侯马盟书: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 共5000余件。
5.《石鼓文》:又称“猎碣文”发现于唐代,西周时期刻在十个像鼓形柱子上边的文字,主要记录王公贵族们出去游猎、行乐四言的诗。
6.小篆:《说文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字和者。(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获取省改,所谓“小篆”也。
7.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裘锡圭著作:《文字学概要》
9.我国石器文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安阳殷墟妇好墓》
10.金文的代表作:《利簋》《大盂鼎》《毛公鼎》《小盂鼎》《散氏盘》《虢(yu)季子白盘》《墙盘》
11.许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慎著《说文解字》,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传为宋代徐铉校订本。
12.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3.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化。
14.秦代通行文字的主要书体是:小篆(标准官体文字)大篆(战国遗存文字)隶书(民间通行文字)三体
15.秦小篆代表作:《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泰山刻石》
16.秦代隶书墨迹为标本,当首推1975年出土于湖北的1100余枚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17.永字八法:侧:(点)勒:(横)啄:(挑)磔:(捺)努:(竖)趯:(钩)策:(提)掠:(撇)
18.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第二章 两汉书法
一、知识点:
1.章草:这种与隶书同步发展,带有隶书式的波挑用笔的草书,被后人称为“章草”
2.隶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3.秦书八体:
1).大篆: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写的十五篇文字。
2).小篆: 即秦朝李斯、赵高、胡母敬据大篆而省改,分别写成《仓颉》、《爰历》、《博学》篇,字体有别于大篆,所以称小篆。
3).刻符:是刻在符节上的字体。
4).虫书: 是写在旗帜或符节上的字体。因这些字体有的像鸟,有的像虫,而鸟也称羽虫,所以称为虫书。
5).摹印:是写刻在印材上的字体。
6).署书:是题在匾额上的文字。
7).殳书 是铸在兵器上的文字。殳是一种兵器。
8).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4.此时期书论列举:赵壹《非草书》 蔡邕《九势》《笔论》
5.卫恒《四体书势》为那四体:古文、篆书、隶书、草书。
6.东汉碑兴,东汉以篆书为载体的碑刻不多,有:《袁安碑》、《袁敞碑》
7.东汉隶书碑刻代表作:《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石门颂》、《西狭颂》、《张迁碑》等。
《礼器碑》笔画以瘦硬见长,但雄健有力,结体劲拔谨严,整体风格清刚峻迈、端庄 秀洁。
《乙瑛碑》点划秀润而不失端劲,结体扁方整肃,规矩森严,整体风格密丽典雅。
《史晨碑》点划含蓄圆润,结构修饬整密,风格相对朴厚。
《曹全碑》以横为主笔,点划严谨而飘逸,藏露相济,方圆并用,结构注重疏密对比,虽严整而外势极绵长,如长袖舞筵、仙鹤远举,是汉隶的典范之作。
《张迁碑》笔画方整厚重、刀味森森、斩钉截铁,显得极为古朴刚强;结构时出别体,而或横或方,敦穆方严,饱满厚重,与《曹全》的秀洁恰成阳刚与阴柔两种风格的对照。
8.摩崖刻石的隶书代表作:《石门颂》《西狭颂》《杨淮表记》
9.此时期书家:
1).崔瑗:崔瑗是汉代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著有书论《草书势》
2).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代表作《八月贴》
3).蔡邕:字伯喈(jiē)代表作:《熹平石经》书论《九势》《笔论》首创飞白书。飞白书: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蔡邕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即“飞白书”。
4).梁鹄:东汉书法家。字孟皇,安定乌氏人(甘肃)。代表作《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受禅表》善“八分书”。八分书:东汉王次仲创造“八分书”,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又演变成为今天的楷书,也称为“真书”。
5).杜渡:原名操,善章草
6).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东汉书法家。传为”楷书鼻祖”。
7).刘德升: 字君嗣,颍川(今禹州市)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10.鸿都门学:主要是教授、从事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内容,而不是儒家文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书法
一、知识点:
1.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代表作:钟繇四表:《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力命表》。
2.钟繇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行书。
3.西晋最著名的两个以草书为名的书家:卫瓘和索靖。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北)。作品:《州民贴》。索靖: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书论:《索子》、《草书势》作品:《七月贴》《出师表》《月仪帖》《急就章》
4.陆机:代表作:《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是存世最早的书法名家真迹。
5.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6. 王羲之代表作: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得示帖》《兰亭集序》《初月帖》。草书《十七帖》《寒切帖》。其中行书《兰亭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7.天下三大行书:1.王羲之《兰亭序》2.颜真卿《祭侄稿》3.苏轼《黄州寒食帖》
8.三希堂法帖指的是那“三希”:1).王珣《伯远帖》2).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3).王献之《中秋帖》
9.王羲之书法成就:王羲之树立了行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王体”书法,行草最为强项。在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真、行、草三体俱备的魏晋时代,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书开宗立派,在行书的定型、美化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揭开了新的一页。
10.王羲之《兰亭序》行书书法特点:一是具中和之美,他的行書方圓并用,濃纤折中,修短合度,寓其于正,有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方履度,动必中庸之妙,二是具自然之美,王羲之的行书天资自然,风神盖代,如绝色佳人,虽粉黛无施,而国色天资,光辉动人,三是具变化之美,王羲之的行书,如绛云在天,因风变化,于千变万化中妙合自然,不失主调,处处流露出一种飘逸洒脱,平和简静之风度。
11.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12.王献之代表作:草书有《鸭头丸帖》、《中秋帖》楷书:《洛神赋十三行》行书:《二十九日贴》
13.魏晋时期的碑刻代表:“二爨”《爨龙颜碑》《爨宝子碑》。
14.魏碑:北朝书法成就主要在于石刻,史称“北碑”,又称“魏碑”北碑以类分,有碑碣、摩崖、造像记、墓志。以字体分,则多为未成熟的楷书,以风格分,则大约有奇崛、端庄、俊丽三类。奇崛者如《石门铭》,端庄者如《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而介乎两者之间如《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等,俊丽者如《张黑女墓志》。
15吴,皇象作品:章草《急就章》,《天发神谶碑》。
第四章 隋唐 五代书法
1.隋代的石刻:《龙藏寺碑》《启法寺碑》《曹植庙碑》《董美人墓志》
2.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代表作:《真草千字文》
3.李世民:历代帝王中对书法史影响最大,倡导了唐一代书风。独尊王羲之书法。本人工行草,善飞白。代表作:《晋祠铭》《温泉铭》
4.初唐四家:欧阳询 褚遂良 虞世南 薛稷
欧阳询:字信本,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代表作: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梦奠帖》、《张翰帖》
褚遂良:唐朝著名书法家,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又称“褚登善”代表作:《倪宽赞》《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虞世南:字伯施。代表作:《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
薛稷:代表作:《信行禅师碑》
5.欧阳通:唐代著名书法家。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子。代表作:《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铭》
6.孙过庭: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字过庭。代表作:草书:《书谱》《草书千字文》
7.李北海(李邕):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代表作:《麓山寺碑》《法华寺碑》《岳麓寺碑》《李思训碑》
8.颠张醉素:张旭、怀素
张旭:字伯高,吴郡(江苏苏州)人,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代表作:《肚痛帖》《古诗四帖》《冠军帖》
怀素:字藏真,僧名怀素,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
9.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代表作:《孝经》
10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欧阳询 柳公权 元:赵孟頫
11.颜真卿:字清臣,又称“颜鲁公”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代表作品:楷书:《东方朔画像赞》《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大唐中兴颂》《自书告身帖》行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12.颜真卿楷书特点: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13.颜真卿艺术特色:颜真卿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14.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代表作:《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15.柳公权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16.唐代篆书复兴,李阳冰:代表作:《三坟记》
17.晚唐杜牧作品:《张好好诗》
18.五代书法:杨凝式: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19.书论方面:
①智永确立了“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归纳总结了书法用笔结构的规律,初唐传为欧阳询的《八决》《三十六法》更进一步充分表现。
②孙过庭《书谱序》开启初唐书论、文字并举的论述杰作。李嗣真《书后品》
③张怀瓘《书断》以神、妙、能三品论书。张彦远《法书要录》
20.张怀瓘的《书断》《书估》《书议》等堪称古代书论史上体系最完备的书学文献。
第五章 宋金元书法
1.徐铉: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
2.王著:宋初主事编辑《淳化阁帖》
2.王著:宋初主事编辑《淳化阁帖》
3.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丰月亭记》《获见贴》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等。书论:《海岳名言》《书史》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代表作:《脚气帖》《淘生帖》
4.宋徽宗(赵佶):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擅长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
5.朱熹:宋代理学大师,所创学派称“闽学”或“程朱理学”
6.元代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归去来兮辞》《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书论:《兰亭十三跋》
7.鲜于枢: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
8.赵孟頫书法特点: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第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第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
9.康里巎巎(nao):字子山,号正斋,如叟,康里人。元朝书法家。代表作:《草书张旭笔法卷》
10.宋代刻帖:《潭帖》《绛帖》《临江帖》《大观帖》
《绛帖》:绛绛帖为北宋潘师旦摹刻,因刻于绛州,故名。是以《淳化阁帖》为基础,所收佳帖极多,有李斯、诸葛亮、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张旭、怀素、李白、颜真卿等人的名作。
第六章 明、清书法
1.三宋二沈:宋克、宋广、宋璲;沈度、沈粲
宋克: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急就章》、《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
宋广:代表作:《风入松洞》、《太白酒歌》
宋璲:善篆、草。代表作:草书:《敬覆帖》
沈度:代表作:《教斋箴》、《四箴铭》
沈粲:代表作:《千字文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碑》
2. 台阁体(馆阁体):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明、清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馆阁,指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始于宋代;明、清两代翰林院亦称馆阁。
3台阁体(馆阁体)代表书家:沈度、沈粲、宋燧、朱芾
4.解缙:代表作:《自书诗卷》、《书唐人诗》、《蝶恋花诗轴》
5.明代中期吴门四家:祝允明 文徵明 王宠 陈淳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善草书,代表作:草:《曹植诗册》、《琴赋卷》、《草书卷》、《杜甫诗轴》小楷:《关公庙碑》《赤壁赋》
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代表作:《醉翁事记》、《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西苑诗卷》
王宠: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善小楷,行草。代表作:行草:《送陈子龄会试诗》、《白雀寺诗》、《草书册页》、《千字文》;小楷:《游包山集》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代表作:《七绝诗轴》《白阳山诗》《山居杂赋卷》
6.晚明四大家(“邢张米董”):董其昌 张瑞图 邢侗 米万钟
7.徐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代表作:《夜雨剪春韭师图》、《春天歌卷》
8.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翁,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五言诗轴》、《唐柳宗元诗》《东方朔答客难卷》
9.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代表作:《圣寿无疆词卷》《承天寺十奇诗》
10.黄道周: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代表作:《孝经卷》、《张溥墓志铭》、《五言古诗轴》
11.倪元璐: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代表作:《杜牧诗轴》
清
12.考据学:是一种治学方法,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
13.碑学:以金石碑刻书法为学习典范,崇尚朴拙雄厚,清代以来,碑学逐渐兴起,帖学逐渐衰弱。
14.帖学:以前人的书札墨迹为学习的典范,尤以晋人书法王派一条为楷模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
15.帖学重要书家代表:刘墉 梁同书 王文志 翁方纲 成亲王
16.碑学重要代表书家:包世臣 何绍基 康有为 吴昌硕 杨守敬
17.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代表作:《五言古诗轴》、《思台州诗轴》、《杜甫律诗卷》《石湖诗轴》
18.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书法家、遗民书家代表。代表作《草书轴》《仙游诗十二屏》
19.傅山四宁四毋: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20.遗民书家代表:(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书法家,思想上定位自己为明朝书家)傅山 陈洪绶 归庄 石涛 朱耷
21.朱耷(八大山人):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 、入屋、驴屋等。代表作:《手扎十三通册》
22.帖学四大家:刘墉 梁同书 王文志 翁方纲
23.金石学:金石学是考据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考证金石文字为主,起初服务于考证经史。
24.金农:浙江仁和或钱塘(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代表作:《度量如海帖》、《盛仲交赞》。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
25.扬州八怪:李鱓(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罗聘(两峰)。
26.郑板桥(郑燮):代表作:《剑南诗轴》《判词册》善“六分半书”
27.邓石如:代表作:《七言诗轴》《白氏草堂记》《文轴》
28.西泠八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
29.杨沂孙: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代表作:《夏小正》
30.吴熙载:原名廷扬,字熙载,号让之。代表作:《临完白山人书轴》
31.徐三庚:代表作:《儿宽传及张汤传》
32.赵之谦:代表作:《急就章轴》、《符瑞志四条屏》
33.吴昌硕:代表作:《吴昌硕临石鼓文》、《五言诗轴》
34.阮元书论:《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35.包世臣书论:《艺舟双辑》
36.康有为书论:《广艺舟双辑》
第七章 书法基础
1.五指执笔法:擫、押、钩、格、抵
2.书法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3.临帖方法:正临、背临、意临
4.书法样式(形式):中堂 对联 条幅 条屏 横幅 长卷 斗方 册页 扇面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毛笔四德:尖 圆 齐 健
7.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 胡开文 汪近圣 汪节庵
8.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 江西歙砚 甘肃洮砚 山西绛州澄泥砚
9.墨的种类:油烟墨 松烟墨 造烟墨
10.墨分五色:浓、淡、润、渴、白
第八章 书论(典型试题)
填空、名词解释
填空:
6、翰墨丹青:一般指书法与绘画。
7、雅俗共赏:指艺术作品,既有高的格调,又为人所喜闻乐见。
8、意先笔后:指书法用意在下笔之前,早在魏晋时期的书论中就提出,即书家之意,在下笔之先酝酿构成。
9、心手双畅:创作艺术作品,非眼高手低,如同郑板桥画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一样表达。
10、智巧兼优:与“心手双畅”较为相同,智慧与技巧要兼而有之,协调配合,创作出最佳作品。
11、势和体均:指笔(字)势中和、字之体态笔画均匀。
12、守正循检:检,即规矩;正,即大法。
13、矩折规旋:寓运笔,遇矩则折,见规即转。
14、纾体放尾:指的是篆书的体势,纾是缓和、解除,即缓抒体势,放展收尾。
15、长短复身:复,亦当副讲,即篆书结字长短合度。
简答题
1.卫夫人《笔阵图》一文,开笔就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其中“三端”指什么?“六艺”又指什么?
答: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六艺: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以卫夫人《笔阵图》中“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为之墨猪;多骨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为论题,试作论述。(层次分明,不少于300字)(略)
3. 傅山“作字先作人”立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略)
4.简论“书为心画”
答:1)、原话为:“书,心画也。”出自汉辞赋家杨雄《法言?问神》之中,原意并非直接指书法来说的。原指的是“书面语言”。
2)、最早把它引用到书法中,是宋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用它来说明颜真卿的书法,“… …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
3)、书为心画,应该成为,书为其人说的最早理论渊源。书为心画,正是“书”作为书家的心里写照是无可走样的。
5. 简述“书肇自然”
答:首先,“书肇自然”之命题出自汉蔡邕《九势》之中。其意为,书法来自于自然,无论从造字方面,还是作书方面都是如此。从书法创作角度说,书法虽不是描摹自然,但书作者要有对自然物象之理解,有自然造化之境界。
再是“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意味着,有自然,即由阴阳,有阴阳,即有形象。
最后,书作形象之中有刚柔,刚柔运用即自然,是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