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8)籀文 石鼓文
籀文
籀文,是指《史籀篇》的字,又称作古籀、籀书。
籀文,就是狭义的大篆。
《史籀篇》,四字韵语,启蒙识字课本。是史上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汉书·艺文志》注谓 “周宣王太史作”;《说文解字·叙》注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近人王国维则认为 “籀” 是诵读之意,非人名,原书首句为“太史籀书”,便以“史籀”二字作书名。据《汉书》、《说文》记载,共十五篇,但未说明字数(另有两千多字说)。该书已佚,《说文解字》收录223字。
《史籀篇》字与孔子壁中古文异体,与秦系金文字体颇相类,字呈正方形,笔划优美。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秦人所作《仓颉》、《爰历》、《博学》文字多取自此篇。
石鼓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
石鼓文。是籀文的代表作品。
石鼓文是与周代金文不同的周代篆书,它继承了先秦金文、籀文风格,又开启了秦代小篆书风,其笔法、字形、结构,都显示出书法的成熟与完善,达到极高的审美水平。
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 言诗,亦称“猎碣”。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 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形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法则,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 绝古今。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 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明代大收藏家安国的十种石鼓文拓本,自称十鼓斋。其中最佳者北宋拓三本,仿军兵三阵命名为《先锋》、《中权》、《后劲》秘藏之。这些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 多、最好的拓本,现皆流传到日本,藏于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2006年春三本同时来华参加上海博物馆的《中日书法珍品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明代拓本,也非常珍贵。
石鼓文珍贵藏本
石鼓文(先锋本)(北宋拓)
纵18.0厘米 横10.4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石鼓文(中权本)(北宋拓)
纵28.0厘米 横14.5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石鼓文(后劲本)(北宋拓)
纵23.0厘米 横14.3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石鼓文(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本)
图文收集于网络。文字有改动。图片有缩放剪裁。意在宣传、推介、分享、欣赏。若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