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篆体字作品 >

北宋时期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三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时间:2023-09-12 05:51:31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北宋时期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三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篆书书法家章友直书法作品。

章友直(1006-1062)字伯益,福建建安人,一作浦城人。是一位专擅篆书的书法家。《宣和书谱》卷二篆书下列章友直,载“博通经史,不以进取为意。工玉箸字学,嘉祐中,与杨南仲篆《石经》于国子监,当时称之。太常少卿元居中出领宿州,素喜其书,且富有之,至宿则尽所有摹诸石,以广其传,缘此东吴之地多其篆迹。友直既以此书名世,故家人女子亦莫不知笔法,咄咄逼真,人复宝之。说者云。自李斯篆法之亡而得一阳冰,阳冰之后得一徐铉,而友直在铉之门,其犹游、夏欤!”

北宋篆书书法家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赏析

北宋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 手卷,绢本设色,全图纵38.5厘米,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跋阎立本《步辇图》,是迄今流传最早的篆书书法作品的墨迹,是章友直为唐《步辇图》写的跋语。

他的篆书结构匀称,笔划匀圆婉转瘦劲,因为像牙制的筷子(箸),所以称玉箸篆。兼通相术,知音律,精弈棋,善画龟蛇,以篆笔作之,亦有五十七。

跋阎立本《步辇图》用笔瘦劲,线条均匀,虽然方圆并用,但是圆笔弧度更大,如其中的“不”、“有”、“本”等,显然取法了李阳冰。

字形也不再像下面《石经》中的整齐划一,而是大小错落,字形修长,但是重心下移,这也是李阳冰的风格。

因为整幅画作为横式,为了平衡视觉观赏效果,强化作品纵向气息贯通。作品布局有纵格而无横格,且纵向间距小,横向间距大。

相比“二李”的碑刻小篆,甚至相比下文《石经》的工稳严整,《阎立本步辇图跋》的风格一派天真,自然疏散,率性洒脱。

但是,章友直的小篆线条,粗细均匀,毫无波澜起伏。有人批判他的书法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不像李斯、徐铉那样是写字,而是作画,只是作画的内容是文字而已。

当然,章友直同时也是一名画家,学者陈槱曾经就如何书写篆书与之交流,章友直便向他展示了画方画圆的方法,可知章友直在小篆的创作中,确实将绘画的技巧应用在了书法上。

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如赵之谦,齐白石等,更不用说赵文敏了。章友直也是如此。

后人云:“自李斯篆法之亡而得一阳冰,阳冰之后得一徐铉,而友直在铉之门,其犹游、夏欤!”

阎立本的《步辇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中国邮政曾发行过该画作邮票,而章友直的小篆题跋也赫然在目,书与画交相辉映。

北宋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篆书石径》赏析

北宋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篆书石径》此小篆,线条圆润、粗细均匀;结体修长,结构对称;工稳严整,一丝不苟。体现了其在书法创作中极度严谨的特点,文字对称的部分,两部分的字体几乎完全一致,每一个字的笔画之间的距离都像丈量过一样的准确,由此有人曾批判章友直的篆书书法,认为他所做的书法作品没有“神”,只是笔力和计算能力的体现,而缺乏基本的神韵。

与杨南仲篆《石经》于国子监,当时称之。《石经》始刊于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毕工于嘉祐元年(1061年),故称“嘉祐石经”或“北宋石经”。因用篆、真二体书写,故又称“二体石经”。经成置开封太学,故又称“开封府石经”、“国子监石经”、“汴学石经”。

太常少卿元居中出领宿州,素喜其书,且富有之,至宿则尽所有摹诸石,以广其传,缘此东吴之地多其篆迹。友直既以此书名世,故家人女子亦莫不知笔法,咄咄逼真,人复宝之。说者云。自李斯篆法之亡而得一阳冰,阳冰之后得一徐铉,而友直在铉之门,其犹游、夏欤!”

章友直的玉箸篆在当时十分著名,在《石经》中的小篆,线条圆润、粗细均匀;结体修长,结构对称;工稳严整,一丝不苟。体现了其在书法创作中极度严谨的特点。

文字对称的部分,两部分的字体几乎完全一致,每一个字的笔画之间的距离都像丈量过一样的准确,由此有人曾批判章友直的篆书书法,认为他所做的书法作品没有“神”,只是笔力和计算能力的体现,而缺乏基本的神韵。

有记载云:友直既以此书名世,故家人女子亦莫不知笔法,咄咄逼真,人复宝之。

《石经》现仅存残石而已,所刻经数,各说不一:有六七八九经之说。

较为可信的是九经之说:《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

即使北京图书馆所藏的《石经》七经拓本,已达三万余字,自然绝非章友直一人之功。

北宋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篆隶书两种千字文》赏析

北宋著名篆书书法家章友直《篆隶书两种千字文》现在我们从章友直的《篆隶两种千字文》可窥其篆书的风采。

这些字写的刚健挺拔,古朴消散,可以说非常有古意,也很有小篆的简练疏朗之美,形体比较方正。

章友直也善于绘画龟蛇,但是,却找不到他的作品。他最后并没有如愿回到家乡福建,而是卒于京师汴梁,这一年是嘉佑七年(1062),他活了57岁。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