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金石碑刻拓本,是中国典籍文字与书法艺术存续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与审美价值。8月17日,“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篆书廿九品新探”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正式开幕,包括商代甲骨文、西周散氏盘、西周毛公鼎等在内的珍罕拓本亮相展览。
此次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同时展出,选取了商代甲骨文、先秦金文、两汉以及唐宋篆书刻石100余件(套),这些拓本经过清代、民国以及建国前后的众多名人收藏、题跋和钤印。展览同时征集和特邀当代书家对这些古迹进行临摹和创作,以120件作品展现当代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展览中的《商·大龟板》,为“甲骨四堂”(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之一、甲骨学家董作宾的旧藏。他曾于1928年至1934年八次主持、参与殷墟发掘。正面拓本左下有董作宾题记一行“廿五年八月小屯出,有填色腹甲,宾记”,可知该件甲骨为商代晚期重大国事之卜辞。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散氏盘,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展览展出的散氏盘拓本,为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传拓。同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是传世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土于陕西岐山,陈介祺旧藏,此次展出的拓本上有陈陔钤印,而陈陔正是陈介祺之孙。从拓本中,观众可以欣赏铭文笔法的圆润精严,线条的浑凝拙朴。
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和国家图书馆主办,将展出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