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没有E座的原因主要与飞机座位的命名方式以及高铁座椅的排列设计有关,具体原因如下:
一、沿袭飞机座位命名传统
早期的单通道飞机,每排一般有6个座椅,分别被命名为A、B、C、D、E、F。这种命名方式逐渐形成了靠窗、过道与中间座位的国际惯例,其中A、F代表靠窗位置,C、D代表过道位置,B、E是中间位置。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二等座的座椅排列方式变成了“3+2”,只有五个座位。为了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高铁保留了靠窗的A、F座,靠过道的C、D座,以及中间的B座,而E座则被省略掉了。
二、高铁座椅排列设计
高铁二等座车厢每排设有5个座位,分别为A、B、C、D、F。这种“3+2”的排列模式使得一边为3个座位(A、B、C),另一边为2个座位(D、F)。相较于飞机每排6个座位的排列,高铁取消了1个中间座位,因此必然会少一个字母。由于E正好代表着中间位置,所以在高铁座椅的命名中就被取消掉了。
三、避免发音混淆
此外,E的发音在某些情况下容易与其他字母或数字的发音造成混淆,这可能会给旅客带来困惑,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因此,在高铁座位编号的设计中,也考虑到了易于记忆和识别、符合标准和行业规范等因素。
综上所述,高铁上没有E座的原因主要是沿袭了飞机座位的命名传统、高铁座椅的排列设计以及避免发音混淆等多方面的考虑。这样的命名方式不仅方便记忆,还能让广大旅客在选座时能够轻松判断座位的位置。